020-123456789

客语歌手秋林:传唱《二十四节气歌》,焕活千年农耕智慧2025-04-22 18:13:21

客语歌手秋林:传唱《二十四节气歌》,客语焕活千年农耕智慧_南方+_南方plus

近日,年农从韶关翁源走出来的客语客语歌手李秋林(艺名秋林),与乐队带着新专辑《梦里梦外》,歌手歌焕耕智回到家乡开了一场沉浸式唱聊会,秋林演绎了《二十四节气歌》《唱山歌》等多首充满浓郁乡情的传唱客语歌曲,以及融合电子摇滚创作的节气新歌《梦里梦外》,向传统民谣注入赛博声场。活千慧

从事唱作20多年,年农秋林善于从客家民俗文化、客语新山歌元素中汲取灵感,创作出风格独特的新民谣。他坚信,方言不该是蒙尘的老磁带,当传统民谣遇上电子节拍,能迸发出年轻人喜爱的音浪,向世界传递大山的呼吸。

秋林乐队演出现场。

秋林乐队演出现场。

受访者供图

乡土情怀:客家山歌的现代演绎

秋林的客语歌曲创作,始于《二十四节气歌》。

“我出生在韶关市翁源县的一个客家山村,小时候就跟着父母插秧、收稻,听着老人念叨‘立春花开雨水来’,这些农谚就像刻在土地上的年轮。”在秋林看来,二十四节气是祖辈安排农事的时间密码,但如今很多年轻人连“芒种火烧天”这样的节气谚语都不懂了。他希望能通过音乐,把中国传统的农耕智慧流传下来,让城市人也能触摸到土地的脉搏。

《二十四节气歌》以客家方言韵律为载体,对传统二十四节气歌进一步演绎,化作生动的田园诗篇。“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”描绘的是清明时节气温回升和春雨润泽,农民开始翻耕土地、施底肥,为早稻插秧做准备,以及谷雨时节茶农穿梭于茶园间,忙着采摘春茶的画面。

“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”展现出小暑时节早稻进入灌浆后期,早熟品种开始成熟收割,大暑期间早稻收割接近尾声,晚稻插秧进入高峰期的景象。这种创作手法既延续了客家山歌“歌中有画”的传统,又通过“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”等具象化表达,让千年农耕文明在现代旋律中焕发新生。

小学语文教材《二十四节气歌》节选。

小学语文教材《二十四节气歌》节选。

这首耗时两年精心创作的歌曲,让秋林第一次站上了演出舞台,真正唱出了内心的热爱,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乐迷的喜爱。

2018年,《二十四节气歌》还被收录到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主题学习教材(二年级版)。当看到山区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唱起自己改编的客语歌曲时,秋林感到一切的坚持都是值得的,“原来音乐真的能成为文化的桥梁。”

受访者供图

音乐之路:从“不得劲”到“使命感”

说起与音乐结缘,秋林回溯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。“读高中那会,我经常潜进音乐院校蹭课、与那边同届学生交流、跟他们去演出,打下手……通过一点点‘笨方法’学习音乐。”

2001年起,他开始唱国语歌,但由于发音不标准,情感传达不出来,演唱缺少感觉,陷入了很长的迷茫期。“你可以尝试唱客语音乐。”直到2012年,处于音乐低谷的秋林受前辈一番话所启发,毅然踏上客语音乐创作之路。

秋林。

秋林。

当时,客语音乐在主流乐坛几近空白,想在客语音乐创作上成功等同于在沙漠上种出绿洲,绝非易事。比起怕失败,秋林更怕固步自封,且他坚信“客家人要传承客家音乐文化”。

由于早期客语音乐缺乏商业价值,靠着电视剧配乐、企业歌曲制作等工作维持生计的秋林,只能利用碎片时间研究各地客家山歌的曲调、歌词结构。为了还原农耕生活的真实场景,在创作《二十四节气歌》时,他向母亲一一请教二十四节气的农事细节。

正是凭借对客语新民谣的坚守与热爱,秋林一步步创作出优秀的客语歌曲,并收获歌迷的支持和音乐人的认可。以生动的客家生活场景为灵感创作的《大岭脚下》专辑,更是斩获多个国际乐坛奖项。

受访者供图

“破圈”密码:让山野天籁走向城市

谈到客语音乐的发展,秋林直言,客语音乐在国内仍面临“语言断层”和“市场边缘化”的双重挑战,无法跟现代音乐去抗衡,需要更多人去保护和传承它。

“创新是唯一的出路。”秋林认为,要摒弃“自娱自乐”的老想法,尝试把传统的客家山歌融入到现代音乐中,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客语音乐形态。他在《妹当家》这首歌中,便是运用现代和声组合唱法,重新演绎了来自江西赣州市石城县的一支山歌,让它听起来更加空灵,仿佛瞬间置身于大山。

“我们的音乐,既要守住祖宗的魂,也要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。”秋林表示,传承客语音乐不可一蹴而就,需一步步地探索出更多形式,更全面地去推广。“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音乐平台,它给予一批有想法、有实力的乡村歌手展现自己的舞台,希望有更多的客语歌手能站上舞台,展现乡村音乐的魅力。”

撰文:邓家豪

来源:南方农村报